top of page


產業報導
搜尋


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概述
「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」奠基於行政院於 109 年核定之「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」,規劃自114年起至117年止,4年期總經費共60億元,由國發會等12個部會共同推動5大策略,包括「培力在地青年」、「擴增多元途徑」、「完善基礎建設」、「促進跨域合作」奥「深化國際連結」等。
計畫期間預計每年至少召開地方創生輔導會議 40場次,協助各地方團隊事業能順利提案;另外,為擴大民眾瞭解地方創生政策並推廣在地特色,規劃每年辦理相關活動至少32場次,以回應各界對於地方創生的期待與需求,讓地方創生成為韌性國家的基石,形塑具臺灣特色的永續共好發展模式,讓世界看到臺灣各地的美好與特色產業,達成「均衡臺灣」的目標。

地方創生
4月24日


2025.04 零售報導彙整 - 5
新竹站前舊SOGO整修引關注 房東新竹客運招商活化商圈 新竹火車站前的舊SOGO大樓停業迄今6年,目前僅1至3樓地面為NET服飾進駐,最近該大樓外牆已搭起鷹架,地方敲碗期待百貨進駐。持有業者新竹客運表示,該大樓正拉皮整修,預計暑假前完工,將招商營運,盼能活絡站前商圈。(聯合...

新聞彙整
4月23日


成都商場|太古里 Tai Koo Li
成都太古里位於成都市中心,由太古地產投資和營運,包含一座開放式、低密度的購物中心,以及擁有 100 間客房和 42 間服務式公寓,糅合傳統和現代設計之美的成都博舍。
太古地產有限公司(Swire Properties)是英資太古集團的子公司,總部位於香港鰂魚涌華蘭路18號太古坊港島東中心64樓。公司於1972年成立,並於2012年以介紹形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(股份代號:1972)。
主要發展項目包含 香港:擁有及管理多個標誌性綜合發展項目,包括太古廣場、太古坊、太古城中心及東薈城等。其中,太古坊二座於2022年落成,樓高42層,提供約10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,達到最高級別可持續發展標準。中國內地:在北京、廣州、成都、上海、西安和三亞等地持有大型綜合商業發展項目,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、廣州太古滙、成都太古里及上海興業太古滙等。美國:

國際交流
4月21日


台灣人均 GDP 趨勢|與日韓相比(2024)
台灣的半導體業,尤其是台積電,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的領頭羊,對台灣GDP的貢獻極為顯著。台灣的高科技出口尤其是半導體的銷售,使得台灣的總體經濟成長穩健,並帶動人均GDP的上升。由於全球數位化、5G建設與人工智慧的普及,台灣的半導體需求未來幾年仍將穩步增長。

產業分析
4月20日


熊本地創|人吉市:球磨地區「矢岳極限村落」
「人吉球磨」是一處歷經熊本大水(2020年 7月)嚴峻衝擊過後,當地居民們能夠凝聚所有力量,進行重生復甦的韌性小鎮,散發著讓人充滿敬意的居民意志,以及敬天愛人的處事風格。距離熊本「台積電」1.5小時車程外,當地千年文化遺產神社、溫泉泡湯文化、球磨燒酌造酒特色、自然原野風光都是極具魅力的觀光場域。

地方創生
4月19日


福岡商場|Canal City Hakata
博多運河城|キャナルシティ博多(Canal City HAKATA)是位於福岡縣福岡市博多區住吉一丁目的一座複合商業設施。於1993年(平成5年)6月3日動工,並在1996年(平成8年)4月20日正式開業;該設施由福岡地所公司擁有並負責營運。

國際交流
4月19日


2025.04 零售報導彙整 - 4
台中101、漢神洲際兩大咖進軍 台中百貨戰國時代將啟動 繼國泰置地廣場宣布與台北101合作,要在台中打造台中101之後,總投資破百億的漢神洲際購物廣場,也將在今年第4季試營運,大台中百貨市場進入百家爭鳴,業界評估,最快明年台中百貨市場整體消費規模就會突破千億大關。(經濟日報...

新聞彙整
4月18日


購物中心產業對社會經濟的貢獻(2024)
專文譯者/ 中華民國購物中心暨商業地產協會秘書長 陳奕賢 透過消費支出的成長,購物中心產業對國民產毛額 (國家經濟發展) 的提升扮演重要的角色, 購物中心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場域,可從四個產業參與者的角度來闡述購物中心產業的重要性。 對消費者而言...

特刊專文
4月18日


試論台灣購物中心產業市場飽和程度(2024)
要判斷市場飽不飽和就要針對市場或商圈進行供需分析。需求面就是購買力,兩個要素 是人口數或家戶數及其所得,台灣真的是一個緩慢成長的市場,但至少還是成長的,然而在 2020年台灣人口正式進入負成長,家庭戶數仍成長中,因戶量的趨勢是減少的,但若人口持 續減少,戶數終將隨之減少。薪資所得除了少數高科技從業人員,多數就業者的薪資則一直 沒有很好的成長,這在未來當然是一個重大警訊,希望很快能脫離這個困境。

特刊專文
4月18日


地方政府推動公司協力PPP附屬事業定位策略與思維(2024)
在國外 (尤其是英國與澳洲),PPP已經是運行非常成熟的一種公私合作共同發展經 濟與城市建設的工具。但是反觀台灣這20多 年來,在促參條例不夠完整與周全、地方政府不夠熟捻促參法內容與執行方式、沒有整體考量產業趨勢及本身經濟發展狀態、民間企業對於PPP合作的精神沒有健康的認知,最後在合約爭議的調解過程缺乏客觀有效機制諸多問題 下,確實曾經在促參條例出台後PPP推動的成效不佳,直至近些年,在主辦機關與民間企業經過多年的磨合與調整並在2017年第三度修正後,民間企業才更有意願投入PPP這個應該可 以產生三贏的合作投資模式。

特刊專文
4月18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