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試論台灣購物中心產業市場飽和程度(2024)

已更新:6天前



專文作者/ 中華民國購物中心暨商業地產協會秘書長 陳奕賢



       一直以來,購物中心產業經常探討是否市場已飽和這個議題,其實這個議題應該早已存在台灣的多數商業服務業種及商業地產裡,商業地產講究規劃定位,開店之前都必須進行可行 性評估,找出地產的最佳用途,可行性評估通常有四個面向:法律、實質條件、市場及財務。


       要判斷市場飽不飽和就要針對市場或商圈進行供需分析。需求面就是購買力,兩個要素 是人口數或家戶數及其所得,台灣真的是一個緩慢成長的市場,但至少還是成長的,然而在 2020年台灣人口正式進入負成長,家庭戶數仍成長中,因戶量的趨勢是減少的,但若人口持 續減少,戶數終將隨之減少。薪資所得除了少數高科技從業人員,多數就業者的薪資則一直 沒有很好的成長,這在未來當然是一個重大警訊,希望很快能脫離這個困境。


       市場供給需求分析,在量的部份看起來似乎飽和,但不見的沒有拓點的機會,通常可進一 步檢視細項分類,若能找出特定業種的市場空隙,那就是利基市場機會。另外質的部份分析也是有可能找到進攻機會,端看地產的區位優勢及個別業者的經營及財務優勢。另外,即使市場尚未飽和但專案若是成本效益未達好的狀態,財務還是不可行的。



購物中心通路營業額佔整體市場的比例


       從整體市場來看,2023 年”購物中心內銷售商品業種”及購物中心的營業額分別為 45,652 億元及 4,427 億元,購物中心獲取的營業額只佔整體市場的 9.7% ( 2009 年為 8.14% ),從這佔比數字來看,購物中心尚有很大的成長機會。整體 4.56 兆的營業額扣除非店面零售的 5880 億元,大約有4兆是發生在實體零售商店,實體零售商店主要是大大小小的沿街店面及大型商業設施兩種空間,大型零售場域以百貨公司 (購物中心) 及以量販店為代表的社區型購物中心兩類。


       這些不同的零售實體空間在競爭這個營業額,到底購物中心的佔比多少才算飽和尚未有定論,不過以 9.7% 或 14.9% (含量販店) 的佔比看起來,都還是大有可為。




  • 轉載本協會出版品|歡迎下載閱讀完整內容



bottom of page